“9台烘干机就是我的宝贝”(三夏进行时)

发布时间:2024-06-05 01:16:29 来源: sp20240605

  麦收之后,最忌连阴天。85后新农人徐星却不太担忧。

  这是为何?

  “小麦半月前还在田里,几天前全都‘进’了银行。”作为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莲塘村丰阳家庭农场负责人,徐星向记者讲述了今年100万斤小麦的收获经历。

  进入5月,徐星就开始天天盯着天气和小麦的长势,综合研判后,他决定5月16日开镰。

  当天,小麦持续不断被齐刷刷地割断“吞”进收割机,瞬间完成脱粒。随后,这些含有水分的金色麦粒,被烘干机吸入“肚子”,经过几个小时的烘干,最终变成干爽麦粒,被收购商装车拉走。

  经过连日忙碌,几天前,最后一批被烘干的小麦变成钱,“流入”徐星的银行账户。

  12米高的烘干间里,9台烘干机靠墙而立。

  “9台烘干机就是我的宝贝。小麦一收割,烘干必须及时跟上,不然损失可大了。”徐星指着烘干机说,“以前让小麦‘晒太阳’,一晒就要3天,还要时刻担心雨水来袭。现在只需在机器上设置好温度、湿度、时长,几个小时就能把十几吨小麦烘干装仓。没有找晒场的烦恼,也没有阴雨天的困扰。”

  “光有烘干机不行,还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。”徐星说,多台烘干机同时运转,用电负荷增大,当地供电所第一时间上门服务,检查线路和配电设备,对烘干控制装置、漏电保护器等进行重点排查,确保9台烘干机能够马力全开。

  几年前,徐星回乡跟着父亲一起拓展农业规模化生产。在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时,他了解到电气化循环式烘干设备,立即决定采购两台,成为桐庐县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。

  新设备效果立竿见影。烘干机规避了露天晒麦的霉变、虫害鼠害、易受污染、场地不足等问题,当年小麦就减损近10%。尝到甜头的徐星,陆陆续续又加购了7台烘干机,还带领周边村民一起走上智能化、机械化现代农业生产的路子。目前,桐庐县41家农业生产基地已配备130多台智能循环式烘干机。

  细雨蒙蒙,漫步莲塘村,文化礼堂、篮球场、公园一应俱全。莲塘村党总支书记徐立强介绍,烘干机的普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,村里的晒谷场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,建起文体休闲娱乐设施,实现了华丽转身。据统计,桐庐县曾有200多个不同规模的晒谷场,现都改头换面。

  高效快速的烘干,不仅保障了夏收,而且为夏种留足了时间。在小麦收割后的田里,一台台农机正在将留下的麦秆进行还肥处理,并进行土地翻耕、平整。

  农时不等人。完成夏收后,马上又要抓紧开展夏种。徐星笑着说:“争分夺秒,争取6月20日左右完成水稻插秧。”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6月02日 02 版)

(责编:赵欣悦、袁勃)